▼本文作者▼
抗抑郁药吃了一段时间,情绪似乎稳了,药是不是可以停了?这是门诊里被问最多的问题。其实,抑郁症治疗就像跑马拉松:冲过终点线前突然减速,最容易前功尽弃。
迷茫别停下,续航有办法
本期"续航专家"
连云港市第四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副主任秦榛:
氟西汀到底该怎么停才安全、才不复发。今天栏目有幸邀请秦主任为我们拆解"停药"全过程:先告诉您为什么不能擅自停,再手把手教您和主治医生一起制定"慢踩刹车"的减药计划。文章有点长,全是干货,建议收藏,也欢迎转发给身边正在服药的亲友。
擅自停药的四大坑
复发风险高
症状刚缓解,大脑还没"站稳",还需要足够时间在药物帮助下稳定在新的状态,而过早减药就像扔掉拐杖,复发率立刻飙升。
打乱疗程
抑郁症治疗分急性 - 巩固 - 维持三期,症状刚缓解时通常需要进入巩固期治疗,巩固期通常要 4-9 个月,维持期更长。提前停药等于前功尽弃。
停药反应(戒断反应)
突然减少剂量或停药,身体可能因不适应药物浓度的变化而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,头晕、恶心、情绪波动可能杀个回马枪,虽然氟西汀半衰期长,症状相较于其他药物更轻,但仍不可忽视。
自我误判
患者往往只盯着情绪,医生还会评估睡眠、认知、社会功能等,结论更客观。
安全减停氟西汀的 5 步"慢动作"
第 1 步:先沟通再行动
把"我想减药"告诉主治医生,让医生从症状稳定度、服药时长、既往发作史、生活压力等维度做全面评估。
Tips 评估重点
症状缓解的程度和稳定性(稳定缓解多久了?至少需要稳定几个月)。
当前服用的剂量。
治疗的总时长(急性期 + 巩固期是否足够)。
既往发作次数和严重程度(复发次数越多,维持治疗时间通常越长)。
是否存在其他精神或躯体疾病。
你的生活环境、压力水平、社会支持系统。
第 2 步:量身定制减药表
时机:通常在症状完全或显著缓解,并且稳定维持了足够长的时间(巩固期治疗后)才开始考虑减药。
速度:缓慢、渐进是核心原则。医生会根据你的具体情况(如服用剂量、时长、既往反应等)决定减药速度。常见的做法是:每次减少较小的剂量(例如,从 20mg 减到 10mg)。每次减量后维持新剂量一段时间(通常数周,例如 4-6 周或更长),让身体充分适应,然后再考虑下一步减量。
从较高剂量减到较低剂量相对容易,越接近完全停药,减量速度可能越慢,观察期可能越长。
方式:对于氟西汀,可能需要利用不同规格(如 20mg, 10mg)或采用肠溶片剂型(因其长半衰期,这种方法相对可行)。医生会给出具体指示。
第 3 步:做好"自检日记"
自我观察:在减药期间及减药后一段时间内,要非常关注自己的情绪、思维、身体感受和行为变化。记录任何新的或复发的症状以及停药反应症状。
定期复诊:严格按医生要求复诊。向医生详细汇报你减药后的任何感受和变化。
开放沟通:如果出现任何不适或担忧,立即联系医生,不要犹豫或自行调整药物。
第 4 步:定期复诊,必要时"回退"
每 2-4 周复诊一次,如果在减药过程中出现明显的停药反应或抑郁症状复燃的迹象,医生可能会决定:
暂停减药:在现有剂量上维持更长时间观察。
回退剂量:恢复到前一个耐受良好的剂量水平。
第 5 步:停药后也别"放飞"
即使完全停药,抑郁症仍有复发的风险。继续保持对自身状态的觉察,按医生建议进行随访复诊。如果出现"早醒、兴趣下降、乏力"等预警信号及时就医。
给家属的三句话
减药期是高风险窗口,请多陪伴、多观察。
不要帮倒忙,脱离实际情况,一味劝亲人早点停药。
一旦发现情绪急转直下,立即陪同就医,不要等待。
心灵小感冒,专家来支招
如果您或家人正在服用氟西汀,千万别把"好转"当成"终点"。
图片来源:摄图网
作者介绍
秦榛
连云港第四人民医院
临床心理科主任 副主任医师
简介:
国家中级心理治疗师
江苏省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青年委员
江苏省心理卫生协会应急心理干预专业委员会委员
连云港市医师协会心身医学委员会委员兼秘书
连云港市心理学会办公室干事
连云港市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咨询和治疗专委会秘书
连云港市医学会心身和行为医学分会委员
在线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